不知各位小伙伴的家庭群中有没有父母关于奶茶苦口婆心的劝诫,“奶茶,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注意】每天两杯奶茶,女孩命悬一线!怎么回事?”、“惊!兄弟俩喝完奶茶一死一重伤!还敢喝吗?”……小编的母上大人可是时不时就要发些推送恐吓……
今天,小编的母上大人看到一则新闻——“29岁女生被诊断为暴发性糖尿病送入ICU,平日常喝奶茶”,又对小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反奶茶教育……
这次,小编本着医学生和科研人求真求实的态度,认认真真地看完了这篇新闻报道,并且查阅文献寻找奶茶和暴发性糖尿病的关系。
1型糖尿病(T1DM)分为自身免疫型(1A型)和特发型(1B型),而暴发性糖尿病是Imagawa等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T1DM新亚型[1],属于1B型。它在黄种人中发病率较高,其中日本的发病率最高,10.3%的新发T1DM患者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我国还未有相关大型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但就目前发表的小范围研究而言,发病率约为T1DM的8.8%-10.3%[2,3]。
FT1DM是一种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的疾病。特点是以胰岛β细胞超急性、完全不可逆性破坏;临床表现为发病迅速,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发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
目前FT1DM的病因仍然不明,但研究表示可能与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4]。
环境因素:目前发现与FT1DM相关的病毒有疱疹病毒[7]、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5]、巨细胞病毒[8]等。
自身免疫因素:虽然FT1DM相关自身抗体大部分为阴性,但日本的全国性调查[5]中发现,4.8% 的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而胰岛细胞抗原2自身抗体(IA-2Ab)均为阴性,但抗体滴度较低,活性时间较短。
多位临床医生也表示,当患者本身就患有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但平时并不知道,这种情况下食用不洁的食物,大量奶茶类的甜饮或甜品,是极有可能诱发暴发性1型糖尿病。所以,如果要是有人十分肯定、确定以及一定地说奶茶是FT1DM的发病因素,那估计是走到世界研究的前沿了(bushi)。
发病前常有前驱症状(日本的全国调查表明[1],71.2% 的FT1DM患者起病初期有前驱感染症状),其中感冒症状占71.7%(发热最常见),腹部症状占72.5%(恶心呕吐最常见);
③尿C肽排泄<10μg/d,起病时空腹血浆C肽<0.1nmol/L(0.3μg/L),且刺激后(餐后或胰高血糖素注射后)血浆C肽<0.17nmol/L(0.5μg/L)。
而对于高度怀疑FT1DM的患者,治疗必须立即开始,否则可能出现休克、肾衰竭等严重急性并发症而在短期内死亡。
对于FT1DM的治疗,急性期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必须静脉补液和小剂量胰岛素泵静脉滴注维持,治疗原则与1A型糖尿病出现酮症酸中毒相同,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泵用量,同时要严密监测血糖、血酮体、肝肾功能、胰酶、肌酶等相关指标。
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可改用速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联合中长效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治疗需终生维持。因为患者胰岛功能极差,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相比,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的剂量更大且血糖控制难度更大。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基本上搞懂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了。但要想拿着这篇文章找爸妈理论,建议各位先带好膝垫。
按照指南及各种文献研究来看,单纯的奶茶未必是FT1DM的罪魁祸首,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郑超,王臻,张贻宇,谭愈昱,超晨,周海峰,杨亚玲,车志宏,周智广.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09):646-648.
[3]黄知敏,黎凤珍,陈月英,李延兵.1型糖尿病起病过程的临床异质性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04):309-313.